“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化的四大特征
400-019-8860
 
管理研究anagement
管理文摘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研究 > 管理文摘

【观点】“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化的四大特征

最后更新:2020-05-06 17:16:24 文章来源:中宏国研课题组 

根据社科院的研究分析,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 化将呈现数据成为核心投入要素、5G 等通信基础设施更加重要、 制造业智能化进程加快、制造系统更加具有柔性等特征。 

(一)数据将成为核心投入要素。

不同于以往技术经济范式 的转换高度依赖于物理装备的升级,驱动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的核心要素将是数据。换言之,数据要素将成为决定未来工业 化水平的最稀缺的要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 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已经适应发展形势明确把“数据” 单列作为生产要素。

按照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 4.0”计划和我国“互 联网+”战略的设计和部署,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加速向制造业 领域渗透,与新型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后推动既有制造系统发生重 大转变,这就促使数据成为驱动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关键要素。 以工业 4.0 代表性企业博世集团和西门子集团为例,它们围绕数 据构建智能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智能工厂”,即在制造装 备、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施及产品上广泛植入智能传感器, 借助物联网和服务网实现终端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达到实时行 动触发和智能控制,对生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管理,极大 地提高了制造系统的柔性。在数据要素成为核心投入的过程中, 可以廉价获得的传感器便是新一轮长波中派生出的核心要素。按 照德国“工业 4.0”计划的部署,新型传感器单价将降至 1 欧元 以下,即便“十四五”时期广泛植入也不会造成使用成本的显著 增加,将有效提高数据要素的积累效率。

(二)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与铁、煤相匹配的 基础设施是运河和铁路,与钢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是钢轨和钢船, 与石油、天然气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是高速公路、机场等,与集成 电路相匹配的是互联网。随着数据要素成为新一轮科技长波的核 心投入,新一代光网络、新一代无线网络(5G、Wi-Fi)、物联网、云计算(云网络)等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在加速集聚 爆炸式发展所需的资源。网络基础设施在硬件设备开发、网络协 议和标准制定、网络传输速度和频谱利用率提升、功耗和延时降 低,以及兼容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提升等方面不断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将为数据要素的积累和 配置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数据的利用能够提升新一代互联网基础 设施的投资收益率。预计“十四五”时期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 在应用层面的潜力将得到有效发挥。

(三)制造业智能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 制造业融合后,将为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带来新的机 遇。一是“硬件+软件+网络互联”逐渐成为产品的基本构成, 并呈现出个性化和差异化趋势,引领产品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二 是生产和管理流程将加快智能化,企业内部制造流程将整合至一 个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平台,各种机器设备和数据信息互联 互通,为优化决策提供支持,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能得到充分满 足。三是企业组织将相应发生变革。不同层面的数据和信息可通 过高速网络便捷传递,企业组织进一步扁平化。企业间组织趋于 模块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成本,重塑产业价值链。四是制造 业企业加快向服务化转型。制造过程高度数字化,产品数据全生 命周期集成,企业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服 务型制造,“私人定制”“按需定制”和“网络定制”等服务模 式将在“十四五”时期更加普遍。

(四)制造系统更加具有柔性。

一是制造业从产品模块化演 化为生产线模块化,刚性生产系统转向可重构生产系统,客户需 求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快速 调试及制造,具有很强的兼容性、灵活性及出色的生产能力,实 现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如德国大众汽车开发的 “模块化横向矩阵”实现了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所有车型的底 盘,可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车型和产能。二是大规 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企业依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竞争策略 的重要性也将有所下降。“十四五”时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 求或将取代规模经济成为企业的主流竞争策略。三是企业价值链 将进行重新优化整合。制造业智能化显著增加了生产的复杂度, 对企业管理复杂度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产品设计、原型 开发、企业资源、订单、生产计划获取和执行、物流、能源到营 销、售后服务,都需要按照新的产品价值链加以整合。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哲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


微信公众号:汉哲管理咨询

2017,汉哲管理咨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9018895号-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咨询电话
400-019-8860
微信咨询官方微信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