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论势 || 编制“十四五”规划应当关注什么?
400-019-8860
 
管理研究anagement
管理文摘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研究 > 管理文摘

【行业】观车·论势 || 编制“十四五”规划应当关注什么?

最后更新:2020-09-01 16:21:34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明年,我国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眼下正是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时候,中央很重视这项工作。笔者建议中国品牌车企管理层认真地学习一下总书记8月24日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所作的重要讲话,免得跑错路或者事倍功半。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加快了世界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化速度,而且也让车企强烈地体会到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坚定决心以及车市的剧烈变化。与“六五”至“十三五”相比,“十四五”有一个迥然不同的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要走的路。这将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大特征。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品牌车企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当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应当关注的问题是,切实转换发展方式,丢弃以产能、规模和利税为主要发展指标的传统发展模式,尽快转向以创新为主要特征、追求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数量、追求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新型发展模式,也就是要由规模数量型的外延式扩张模式转换为以创新、质量和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拒绝转变和转变得比较慢的车企注定会吃大亏,义无反顾地实施转变并能扎实推进的车企,新时代必将热烈地拥抱它。

第三个应当关注的问题是,不要沉迷于以往的高速发展时期无法自拔,要抛弃走老路的冲动,接受乘用车市场发生的巨变,认清以高颜值、高性能、高品质、高可靠性等“四高”为特征的消费新潮流,认清品牌淘汰赛在加速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加速度更快的现实。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十四五”至“十七五”时期,乘用车主要群体的人数可能没有“十三五”时期多,缩量竞争将是常态,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已告别过去40年井喷不断、“跑马圈地”的时代,发生了历史性质变。

第四个应当关注的问题是,世界汽车产业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朝着“四化”急速演进的趋势不可逆转,汽车产品的形态正在嬗变。汽车必须“带电”,而传统动力系统效能挖潜的步伐也不能停止,储能更多、安全性更好的新型动力电池必将出现,新旧动力形式将长期共存。作为汽车的“心脏”,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国品牌车企手中,这是国家的要求,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愈发显示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确保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

第五个应当关注的问题是,汽车行驶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将发生巨变。在道路方面,受惠于5G技术领先世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用和智慧交通发展战略等,智能公路的里程将会大量增加,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汽车的需求将会迎来大爆发。在清洁能源方面,氢能将作为新型基础能源在世界各大经济体迅速崛起,加氢站会越来越多;只要氢燃料电池的耐用性足够高,整车售价与传统燃油车接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接受度就会陡然增高。

第六个应当关注的问题是,需要加速建设数字化车企。这是由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汽车、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售后服务等整个价值链的数字化所决定的,也是各个价值链追求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具创新和更适合时代环境的需要所决定的。软件不仅将重新定义汽车,还将重新定义工厂和专卖店,产生一系列新型服务方式和新型业态。与汽车产品一样,车企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会发生巨变。为应对这种巨变,车企的研发人才结构、组织架构和知识库也将持续发生重大变化。

第七个应当关注的问题是,在产品和产业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中国品牌车企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研发实力的薄弱之处,放下架子和矜持,脚踏实地,在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加大研发的同时,坚守诚信,积极联合国内同行和业外力量搞联合研发,共同成长进步,缩短研发时间,节约研发成本,努力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在这一方面,国有车企确实应该向跨国车企好好学学。

5月8日,在中共中央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要求。同月1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他再一次要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在8月24日的座谈会上,他又一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面对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再三强调,各大国有车企不应无动于衷或者用形式主义来应付,栽了树就应该结出硕果。

第八个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加快加深体制机制改革,把职工的创新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出来。今年以来,总书记对此也多有指示。6月30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时,他说,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在8月24日的座谈会上,他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他说,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开放41年来,在传统汽车上,中国没有贡献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在汽车“四化”方面,中国的新技术贡献量应该有一个或者几个量级的突破,唯有如此,中国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汽车报网 秦淑文)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哲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


微信公众号:汉哲管理咨询

2017,汉哲管理咨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9018895号-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咨询电话
400-019-8860
微信咨询官方微信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