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上):源殊派异却同归
400-019-8860
 
管理研究anagement
汉哲原创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研究 > 汉哲原创

目标管理(上):源殊派异却同归

最后更新:2023-03-02 16:18:22 文章来源:汉哲管理研究院 

引言:而今这个时代,似乎只要有“新的”出现,“旧的”存在就变得可有可无,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新”隐含的意思是“代替”“旧”,新旧不能共同生活在一个时代的场景中,否则容易被人拉进“鄙视链”,成为落后的象征。喜新厌旧自然是人之常情,只是这个过程似乎缺乏了一点理性、缺乏了一点定力、也缺乏了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两年很多企业都在跟风OKR,也觉得OKR新潮到似乎可以取代之前的很多管理方式和考核方式,当然还有一些企业是在观望,有尝试的心,没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也有不少的学者、专业管理从业者在为OKR和KPI或BSC正名。岁末年初,在一个很多人都会跟风立Flag的档口,来谈谈“目标管理”,也算得上恰逢其时。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

1954年,“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德鲁克对这一概念作了精辟的解释:“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就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来管理,当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总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依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根据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此处将目标管理定义为: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组织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把各项管理事务分解为有主次、可控制,而且高效的管理活动,通过激励员工共同参与,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

二、目标管理的发展和演变

“目标管理”既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的体现,它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期,是由众多的管理思想大师一起完成的。其中,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学派、管理过程理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等对组织中的“目标”、“任务”和“计划”等内容进行的论述。而德鲁克在前人基础上实现了超越,形成“目标管理”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下面着重论述不同时期的管理理论及对目标管理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一)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对“目标”的认识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科学管理之父”(1856~1915)泰勒强调:“在现代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要素是任务观念”, 虽然泰勒所提到的任务和现在所谈的目标有所区别,但《伟大的管理思想》的作者邓肯在谈到泰勒的这种任务观念时,他认为:从纯理论的角度看,泰勒所说的任务实质上就是目标。可以说,早期泰勒的这种任务观念是目标管理的前身。

科学管理理论学派从泰勒的任务管理开始,逐渐认识“任务”的重要性、“计划不同于操作”、“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随后发展到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理想”,进而提出组织中的“任务”就是组织的“目标”、个人任务的实现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一个前提。尽管这种研究的中心和重点与德鲁克不同,并不是围绕“目标”为中心展开的,但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的管理学家已经从单纯地重视“任务”开始了对组织目标的研究,为后人研究“目标”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过程学派对“目标”的理解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法约尔(1841~1925)对“计划”的独创性的管理思想和理性认识对德鲁克目标管理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他们侧重于对管理过程的研究以及组织职能的研究,把“计划”作为管理的一个职能提出来,给予了“目标”和“计划”高度的重视。

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通过对管理职能的分析和研究,论述了“计划”、“目标”的职能,为德鲁克研究组织职能理论归纳出了共同的管理原则。虽然德鲁克并不是把制定目标作为一种组织职能提出来,但他曾明确指出,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制定目标,这才是管理的核心。

(三)人际关系学派的研究对“目标管理”的意义

人际关系学派把组织中的人作为“社会人”进行研究,这一学派不仅非常重视“目标”在组织中的作用,而且对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很多观点为德鲁克目标管理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其中福莱特的协作原理、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社会系统学派形成目标管理早期雏形

社会系统学派侧重从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管理理论,把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切斯特·巴纳德是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很多关于“目标”的思想与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有许多共性,所以把他的思想常被看成是德鲁克目标管理的一个雏形。

巴纳德,对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不一致,提出了“有效性”和“能率”两条原则。当一个组织系统协作的很成功,能够实现组织目标时,这个系统就是“有效性”的,它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系统的“能率”是指系统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协作能率是个人能率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两条原则就把组织的要求同个人的需要结合到一起,形成了早期目标管理的雏形。

(五)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管理理论为德鲁克发明目标管理体系做了重要的理论铺垫。德鲁克发明目标管理体系并不是偶然的,是经过前人的理论沉淀,再由德鲁克把各种理论综合并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德鲁克构建的目标管理体系是十分系统的。他以员工共同参与作为目标制定的前提条件,按照三个阶段进行实施,分别为:目标制定、目标实施和成果监测。同时把目标管理作为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通过员工参与制定目标来满足员工个人的成就感,将组织目标的实现与个人成就感的满足达到有效的结合。

目标管理的近现代应用之一:Intel的iMBO和Google的OKR

Intel的CEO安迪·格拉夫(Andy·Grove)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十分的认同,在上个世纪Intel的业务变革研讨中,安迪·格拉夫,曾经打着“HOM(High OutputManagement)”的大旗,发明、推行了“英特尔的目标管理Intel Management byObjectives(iMBO)”。Intel公司当时并没有将这个目标管理工具取名为OKR,而是称之为IMBO,安迪·格鲁夫告诉Intel公司每一位经理IMBO包含了目标O与KR关键工作成果两个部分:O是Objectives,KR是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

约翰·杜尔(John Doerr)彼时正在Intel效力,在英特尔大学听到了安迪·格拉夫的分享,对这个工具深以为然。在谷歌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将IMBO引入谷歌,起名“Objectives and KeyResults ( OKR) -目标与关键结果”法,并在谷歌发扬光大,随后这一方法在创新型企业中被传播和使用,后引入中国……

目标管理的近现代应用之二:OGSM

与德鲁克几乎是同一时期,日本制造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探索了更加适应高效管理的工具方法,后来经过目标管理的润色,成为OGSM,而且这一管理方法,不仅被日企所广泛学习采纳,在美国、法国、荷兰等国的企业也获得了广泛的使用。而且至今在很多企业依然发挥着作用。OGSM包含四个因素:O(Objective,最终目的)、G(Goal,具体目标)、S(Strategy,策略)、M(Measure,检核),往往通过一页纸管理精简的体现出来。

三、目标管理的作用

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将公司战略规划、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使得公司、部门及个人事前都有明确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同时借助于过程跟踪、或适当地与考核结果、奖惩制度建立连接,高效地实现组织及个人目标。

1、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发展以战略目标和愿景为导向,但其实现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将目标层层分解,分阶段实现。目标管理正是通过将企业战略目标科学地分解,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并进行协调、监督、考核等管理活动,从而促成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实现,最终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2、激发员工潜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

目标管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激励性,通过明确的目标,可以充分的调动实施主体的能动性。同时适当的方法也可以匹配相应的监督和奖惩机制,例如薪酬分配、培训、绩效考核等。通过将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效的结合,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实施奖惩、开展培训等,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内部沟通

目标管理使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协调统一,最终导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减少了企业内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无效内耗。同时因为目标的细化,职责权限的统一,使得管理层次清晰明确,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此外,目标管理强调上下级间双向意见的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商讨解决方案,不但培养了合作中的默契,而且可以激发更多建设性、创造性的见解。

作者:汉哲咨询集团 马丽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哲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


微信公众号:汉哲管理咨询

2017,汉哲管理咨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9018895号-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咨询电话
400-019-8860
微信咨询官方微信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