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企五年规划的编审及发布程序
 
管理研究anagement
十五五规划概览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研究 > 十五五规划概览

六、国企五年规划的编审及发布程序

最后更新:2025-06-15 16:58:02 文章来源:佚名 

(一)预研与准备
此阶段通常在规划编制启动前半年或一年开始,针对未来发展中的核心战略命题,企业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与研究,这些专题、专项、重难点研究,是开展全面规划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例如,针对“十五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早在2023年12月就启动了规划的前期工作,委托社会各界智库开展了数十个专题的研究;同样,国务院国资委也于2024年1月启动了“十五五”规划的前期预研和准备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前期预研未必如此超前和规范,但在正式开始规划之前,针对企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召开一些务虚会、研讨会、调研对标等工作,对重大的方向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还是很有必要,尤其对于大型的、集团型的企业。
(二)启动编制工作
此阶段标志着“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企业需要组建战略规划研究、编制与审定的内部机构(若干专项小组),可能还需要聘请外部专家、中介机构协助,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规划工作是公司的头等大事,在此期间一般需要召开项目启动会或动员会,需要面向全体干部开展战略规划的相关培训,以动员全公司的管理者,参与到战略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中来。
(三)调研与信息收集
此阶段,企业或企业聘请的咨询机构会开展大量的信息收集和调研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对上级机构战略规划的理解,对往期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的复盘,对公司内部资料(包括财务数据)的收集和研究,对公司各业务板块、产品及营销情况的了解,高层及中层交流,产品及竞品研究、用户调查、竞争对手信息收集与分析,行业协会与上下游企业走访,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宏观、中观信息收集与研究等。归纳起来,可以叫做“五看”,即:看宏观、看行业、看客户、看对手、看自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研与信息收集的目的在于为规划制订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撑。
(四)规划研究与编制
此阶段,一是针对若干战略命题开展专项研究,包括:公司定位、核心业务发展、新业务进入、产业链延伸、商业模式再造、组织能力建设、数字化水平提升等;二是组织召开各类战略研讨会、分析会、共识会等,就各战略专题的方向达成初步共识;三是着手规划文本的编制工作,包括对各项规划数据进行补充测算和完善。
(五)征求意见与修订完善
国有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的“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充分征求不同层级、不同职能方向的管理团队的意向,包括:组织意见征询会,横向征求各部门意见;面向核心、骨干企业征询意见;面向各位分管业务及党政工作的领导分别征求意见;召开研讨会,面向领域专家、外部董事等征求意见;与上级战略规划部门交流,听取上级单位意见,等等。
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存在不同的取向,未必完全采纳,但一次系统、全面的征求意见,一方面有助于全司干部对于战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弥补规划编制团队视野不全面、视角不深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六)审议、审核与审定
国有企业的“五年规划”,需要履行严格的审议与审定程序。相对成熟的规划稿首先需要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审议,之后报请党委会、董事会初步审议。
经过内部流程之后,规划一般还需要提请上级国资监管部门或上级集团审批。根据上级单位的反馈意见,还要进行修订,并再次向本公司领导报告。
至上级审批通过之后,一般会作为党委会、董事会的正式议题,在党委会及董事会进行决议。决议之后的规划即为可正式发布的规划文件了。
(七)发布与实施
《规划》正式通过之后,因为保密等方面需要,将制作不同版本的宣贯材料。一是在企业中基层干部队伍进行宣传,二是将部分核心要点整理后再全员范围推广。
同时,二级单位、专业部门可能也需要根据上级的战略制订本单位、本管理条线的工作规划。战略、企划、经营财务等部门也将配合《规划》制订下一年度的事业目标、经营计划与重点工作。由此也标志着“五年规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从时间安排来看,因企业规模、业务复杂度、规划质量要求不同,“五年规划”的编制周期一般在3-9个月不等。小型企业一般可在3-4个月完成,集团型企业一般在5-6个月,如对规划的分解、专项研究等有较高的要求,则往往需要更长一些时间。 


微信公众号:汉哲管理咨询

2017,汉哲管理咨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9018895号-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咨询电话
400-019-8860
微信咨询官方微信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